青少年憂鬱症  青少年憂鬱症

在歐美國家15%的憂鬱青少年會有自殺意念,5%會有自殺行為,自殺所導致的死亡是青少年重大死亡原因之一。研究發現接近九成的青少年有時候會不喜歡自己,即使是適應良好的青少年,也常會在一日之間情緒起伏大且混亂,或有些青少年會有突然的憤怒現象,但不代表他們患有憂鬱症,因為青少年在宣洩情緒方式上也常常超出成人理解範圍與期待。所以要判斷孩子是屬於正常的情緒變化,還是已經到達憂鬱症的程度,尤其需要成人提高警覺。

醫學研究發現,引發青少年憂鬱症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體質遺傳因素、生活壓力事件與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因素。那些有較高自殺傾向的,通常也都剛好是那些有犯罪、藥物濫用、受虐待、被疏忽、家庭溝通不良或解組等問題的青少年;研究顯示:經常經驗到嚴重絕望感與疏離感的青少年,七成以上有憂鬱現象。 

憂鬱的青少年,經常看起來敏感易怒、哀傷不快樂、常犯錯、自覺沒價值、不易相處、好爭辯、好鬥而充滿敵意、失眠、不易集中注意力、自覺記憶力變差、對平常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也失去興趣、成績退步、不想參加團體活動或平日活動、朋友變少、經常抱怨頭痛、全身不適、沒有活力、體力降低、容易疲倦、沒有精神、突然變得厭食或貪食……

青少年的憂鬱傾向經常有跡可循,當青少年在學業上退步,或人際關係受挫(如與朋友吵架、和女友或男友分手、和家人衝突),甚至少數有特別情況的青少年(如同性戀、性別認同障礙),都很容易有疏離感而導致憂鬱。多數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或多或少會在言語行動上流露蛛絲馬跡,例如覺得「我覺得沒什麼未來」、「生活不可能會好起來了」;嚴重的絕望感更常會以下面的話說出來「活著不值得」、「我不會再煩你了」、「沒有我,你們會過得很好」、「我很希望一覺就不會再醒來了」。所以,當青少年突然開始寫信、把心愛的東西送走、告訴朋友師長絕望想放棄的感覺、有自傷的行為、對某些藥物或武器的來源突然感到興趣等狀況,就有可能走入自我毀滅歧途。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而且治療效果不錯的疾病,近八成的患者初次治療後可以完全復原。如何讓青少年在發現好友或同伴有絕望或輕生的想法時,告訴大人,並從旁協助成年人找到與他們的溝通管道,是協助憂鬱症青少年復原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必要時,以藥物、心理治療、環境輔導與支持,單一或多管齊下的方式治療,半數以上的青少年對藥物有很好的反應,近八成的患者初次治療後可以完全復原。當然,專家正確的診斷與評估是良好治療的必要基礎。


摘自董氏基金會心理建健康促進委員會

arrow
arrow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