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ATRIC SUICIDE.jpg  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的衰退,常常導致體力消耗快、身體多病、因而感覺無助、憂鬱、缺乏安全感…;更隨著年齡逐漸老化、喪偶、或是親戚朋友的去世,而產生寂寞、悲哀、焦慮以及緊張等情緒。因此,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自殺率高出一般人的4 倍,是自殺死亡的高危險群。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九十三年進行「臺灣地區老年人口主要死亡原因」調查,臺灣地區老年人口的死亡率為十萬分之卅六點二四,較民國九十二年的十萬分之卅五點二提高,臺灣地區老人自殺問題的嚴重性可見一般。


老人自殺的因素
    對於老人而言,老化意謂著各種功能的喪失,包括經濟、社交、認知與行為能力等,而需要機構安養服務的老人多半因為各項行為能力的喪失而被迫搬離熟悉的環境;因此,老人在環境適應與心理調適的層面上,更需要有機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協助,共同處理其負面情緒與想法,以防止老人出現憂鬱的情緒。依照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口的精神疾病調查顯示,其中以老年憂鬱症的盛行率為最高,佔了(16~26%),其次才是一般人熟悉的老年失智症。


      因為國人的平均壽命增加,老年人口也逐漸增加,導致老年憂鬱症的患者比率也相對的提高;再加上時代環境的快速變遷,年紀大的人越來越不能適應這個新時代的變化速度,日積月累的壓力,造成老年人身心上的不適應,老年人的自殺比率便逐漸升高;雖然老人常有強烈的無望感,比較少有自殺的意念,但是老年人一旦決定要自殺,使用的方式往往會比較激烈。

如何預防老人自殺
    有學者提出了以下關於自殺預防的三個層次:
    1. 平時以電話關懷高危險群的老人,注意其生活起居、鼓勵參加活動。
    2.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供支持性的會談,避免老人感到孤單。
    3. 提供身、心、靈的復健,提供適當的醫療資源以及心理諮詢資源;老人家往往因為資訊的不足,而不知道求助的管道。另外,只要有接觸老年人的經驗,通常不難發現,老年人很喜歡談過去經驗!而依據Erikson 發展理論,「生命回顧」的確為老年期的發展任務,老年人藉此方式將生命各片面統整在一起,使其有意義,並感受過去與現在之差異及關聯性。我們可以運用以下這些技巧,讓老人家自己尋求生命的意義,這也稱為『生命回顧法』:


    1. 回想、重溫過去的經驗,增加控制感,進而再度肯定與發現生命的意義。
    2. 鼓勵老人與舊朋友相聚、或是出示一些對老人來說很有紀念意義的物品,讓他們回想愉快的   過去。
    3. 關懷性的傾聽、接納的態度及正向的回應,也可以與老人一起經驗分享、激發老人的有用感,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藉此,讓老人不再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更能活出自我,降低自殺意念的產生。 
   

      文獻中顯示,成功自殺的老人當中,有84%被認為是因為身體疾病所導致,而身體疼痛也是一個促進老人自殺的因素,佔有20%;另外,老人常常認為自己會是家人的負擔,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子。對於家中的老年人,我們可以撥一點時間和他們坐下來喝杯茶,溫暖的問候,親切的關懷,幾句話讓老人家感受到陪伴和關懷,相信一定是人性的需求所在;這樣的陪伴,可以預防輕度的感傷憂鬱惡化成重度的憂鬱,甚至成為慢性精神疾患,而此目標則有待我們的努力。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

arrow
arrow

    夏一新身心精神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